钣金加工中折弯工序操作标准
发布时间:
2025-05-08
【概要描述】在钣金加工中,折弯工序是决定产品精度、强度和外观质量的关键环节。为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需严格遵循以下操作标准:一、设备与工具准备设备检查确保折弯机精度符合要求,液压系统无泄漏,压力表、角度编码器等传感器校准有效。 检查后挡料、滑块、模具安装座等部件无松动或磨损。模具选择与安装根据材料厚度、折弯角度及产品要求选择模具:
在钣金加工中,折弯工序是决定产品精度、强度和外观质量的关键环节。为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需严格遵循以下操作标准:
一、设备与工具准备
- 设备检查
- 确保折弯机精度符合要求,液压系统无泄漏,压力表、角度编码器等传感器校准有效。
- 检查后挡料、滑块、模具安装座等部件无松动或磨损。
- 模具选择与安装
- 根据材料厚度、折弯角度及产品要求选择模具:
- 上模:常用直刀、锐角刀、鹅颈刀等,优先选用R角≥0.5t(t为材料厚度)的模具以减少开裂风险。
- 下模:V槽宽度一般取(6~8)t,复杂折弯需采用多段式组合下模。
- 模具安装后需空载试运行,确认无干涉或异常振动。
- 根据材料厚度、折弯角度及产品要求选择模具:
二、材料准备与检验
- 材料确认
- 核对材料牌号、厚度、表面质量(无划痕、锈蚀、油污)及力学性能(屈服强度、延伸率)。
- 对于高强度钢(如HSLA、QP钢),需确认折弯系数并调整工艺参数。
- 划线定位
- 使用激光投影或模板在板材上标记折弯线、定位孔及工艺避让区域。
- 复杂产品需预先制作展开图,并标注折弯顺序及干涉风险点。
三、工艺参数设定
- 折弯力计算
- 根据公式 计算所需压力:
- :材料抗拉强度系数(低碳钢取1.3,不锈钢取1.5)。
- :折弯长度(mm)。
- :材料厚度(mm)。
- :下模V槽宽度(mm)。
- 确保折弯机吨位≥计算值的1.2倍。
- 根据公式 计算所需压力:
- 折弯角度与速度
- 初始折弯角度应比设计值小1°~2°,以补偿回弹。
- 折弯速度控制在5°/s~20°/s,避免高速折弯导致材料撕裂或模具损伤。
- 回弹补偿
- 通过试折弯确定回弹量,调整模具角度或后挡料位置。
- 对于不锈钢、铝合金等回弹大的材料,可采用过弯法(即多折弯1°~3°)或局部加热(需控制温度≤300℃)。

四、折弯操作规范
- 定位与夹紧
- 采用后挡料+前定位销的双重定位方式,确保板材位置精度≤±0.1mm。
- 夹紧力需适中,避免压痕或材料变形。
- 折弯顺序
- 遵循“先内后外、先小后大、先特殊后一般”原则,减少干涉风险。
- 多道折弯时,每道折弯后需检查尺寸并调整后挡料位置。
- 过程监控
- 实时观察折弯线与模具V槽的对中性,偏差超过0.5mm需停机调整。
- 记录每批次首件的折弯角度、长度偏差及表面质量,作为批量生产的基准。
五、质量检验与控制
- 检验项目
- 尺寸精度:使用卡尺、角度尺检测折弯边长、角度及对角线偏差(≤±0.5mm)。
- 表面质量:无裂纹、压痕、褶皱,镀层或涂层无脱落。
- 形位公差:直线度≤0.5mm/m,垂直度≤0.5°。
- 不合格品处理
- 对于角度偏差,可通过二次折弯或模具微调修正。
- 裂纹或严重变形需报废处理,并分析原因(如模具磨损、材料缺陷)。
六、安全与维护
- 安全操作
- 操作时佩戴护目镜、手套,禁止手部进入模具工作区。
- 紧急停止按钮需定期测试,确保功能正常。
- 设备维护
- 每日清洁模具及工作台,润滑导轨、丝杆等运动部件。
- 每月检查液压油清洁度,更换周期不超过2000小时。
七、工艺文件管理
- 编制《折弯工艺卡》,明确材料、模具、参数及检验标准。
- 保存首件检验记录、工艺调整日志及设备维护台账,实现可追溯性。
TAG: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资讯
2025-05-09
设备机箱机架的加工规格要求涉及结构强度、尺寸精度、材料选择、表面处理、散热与电磁兼容性、装配工艺及安全规范等多个维度,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如工业控制、通信设备、数据中心等)制定详细标准。以下是关键规格要求的系统化分析:一、结构强度与稳定性材料强度碳钢:用于重载场景(如工业机柜),屈服强度需≥235MPa,抗拉强度≥375MPa,适用于承载≥500kg设备。
2025-05-08
在钣金加工中,折弯工序是决定产品精度、强度和外观质量的关键环节。为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需严格遵循以下操作标准:一、设备与工具准备设备检查确保折弯机精度符合要求,液压系统无泄漏,压力表、角度编码器等传感器校准有效。
检查后挡料、滑块、模具安装座等部件无松动或磨损。模具选择与安装根据材料厚度、折弯角度及产品要求选择模具:
2025-05-07
钣金加工效率的提升需从技术优化、设备升级、流程改进和人员管理等多维度协同推进,以下方法经过实践验证且具备可操作性:一、技术工艺优化模块化设计与标准化生产通过模块化设计减少重复性工艺,例如将机箱钣金件拆分为标准接口模块,实现不同型号间的零件通用,降低编程与调试时间。推广标准化作业流程,例如制定折弯角度、孔位间距等工艺参数的统一标准,减少因人为差异导致的返工。
2025-05-06
青县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机械加工产业基地,其机加工流程及工艺融合了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智能化生产模式,形成了高效、精密、柔性化的生产体系。以下从核心流程、关键工艺、技术亮点及行业趋势四个维度展开分析:一、核心加工流程青县机加工企业普遍采用标准化生产流程,涵盖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链条:
TEL
0317-4220938(座机)
15033362732(手机)
FAX
0317-4315396(传真)
info@china-xp.cn(邮箱)
ADD
中国•河北•青县 青县耿官屯工业开发区

微信小程序